返回首页  |   VR探索学校      
中文  /  English
吸引万人关注的老师在万汇,怎样做追求极致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2-05-05 23:13:16 访问量 1572

每一个家长,都期待为孩子选择一所最好的学校,无一例外。


“双减”背景下,教育美好的样子,该是什么样呢?


去年8月,一个汇融中西的团队一起来到了“硬件顶配”的都江堰市万汇学校。他们是刘娟校长和她在成都威斯敏斯特学校(英国顶级公学威斯敏斯特学校计划在中国开办的唯一一所海外学校)筹建工作中一起磨合了两年的搭档们。


这个团队里,教师人均教龄20年,许多老师有成都“五朵金花”小学学科领导经历。国际化视野的校长和教师加盟具有国际范的学校,这样的配置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绝佳”。


新团队加入刚刚过去一个学期,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可,他们的教学及管理有哪些独到之处,或许从语文教师张学孟的教学故事中能投射出一些整体的景象。


“不好好教书,

     怎对得起这片土地?”


|青城山麓,教育从心而发|



“每一天,我们都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青城山的山脚下醒来与睡去,云卷云舒、鸟鸣鸡啼,老师与学生都能安然地去体会身体与自然的融合,当身体得以释放,心灵便开始变得安宁而沉醉,且愿意更多地去创造——于是,教育,就成了我们心中更为神圣且愿意去做的事业。“


初到万汇,张学孟就喜欢上了这里如诗画般的校园,视野开阔,满目葱茏,既有国际化的时尚又有传统的清幽意境。


都江堰万汇学校位于青城山脚下,占地169.5亩。学校整体建设以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水墨画为蓝本,融合川西民居和徽派建筑风格,按照“一村、两街、三学府、四中心”的布局建造,同时处处有细节,北欧风小院落的茶歇地,并将“水”引入校园,在校园里造就了一副小桥流水的景观,甚至可以小溪泛舟。




2000年开始从教语文,重庆市骨干教师、区域特聘学科指导专家等等各种荣誉,张学孟都觉得不足为外人道,所以,到了这个硬件如饴——到哪里还能去找到比这样更能实现教育理想的地方——还不倾情得猛扎进去吗?



“写不好作文,

是因为爱得不够深沉”


| 10亿打造·让环境不负初心|



万汇的教育,是生态化、国际化、多元化的K12教育场景。


高端硬件与自然的“碰撞”,皆展现出一幅美景。






清晨,学子们在天然的环境而非在教室里早读;归校,特别开设了“万汇之夜”——在没有灯光的草地上放歌;午间,在楼道上随时可以秀上一首钢琴曲;饭后,还有森林童话剧场等着想要表演的孩子们……


美国KI桌椅、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地暖、烘干机等满足了家长对美好环境的想象;创客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室内恒温游泳池、体育馆、大剧院等又都满足了学生学习生长的需求。


身处这样的环境,老师们深度思考着怎么把资源应用得更加深刻。于是,中国扎实的基础教育融合了芬兰和英国的教育精髓、学科课与兴趣课并重、众多科目融会贯通,还有学段的交互……你可以发现,学生在做的“一项作业”或“一种作业形态”在设置时已远远超越了这个任务本身。


张学孟老师是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王牌”,曾经一场直播课获得了4万多点赞。她说:“作文怎么写得好?孩子运用的不是简单的‘眼耳口鼻心’五感来完成即可,而是背后对生活的感知,当孩子和老师们一起学会感知了生活的美、贯通了学习的方法、搭建了思维的框架,难道她还没有感情可以抒发,还写不好作文吗?再深一层,如果一个孩子学会感知、学会表达、学会自如地体会生命美好,难不成还没有学习的内动力吗?”


所以,一直以来,万汇的德育、教学、管理从来就不是分割而独立的,从环境到课程的设置,老师从心而发的教育就是融合与自然的,教育的初心就是回归人的自然,精心而努力的老师牵引着一批天真的孩子,就像《音乐之声》里的老师和孩子们,他们有自然、有音乐、有学科、有兴趣,何乐而不学呢?


“兴趣课就是终身赋能课”


|万物皆教程 随地是课堂|




“当人的身体与生活都得到了保障,怎么利用环境、利用创意与创新去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学习动力就成了老师们的使命?”


在这个有爱的环境里,老师们都是专业科班出身,或名校毕业,或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们合力将传统教育中的兴趣课变成了为终身发展赋能的“学科课”,真正帮助孩子们挖掘潜力,适应未来。




马术、美术、语言、家政、金木工、钢琴、小提琴、游泳、桌游等多门兴趣课和活动,学科课与兴趣课在学法上交融,大课和小课、长课和短课把时间自如分割,一切对孩子们好像都是自然的随性而设,其实却是严谨的安排与设置。


在处处皆场景的万汇,走到哪里、坐在哪里,都是一幅照片,也是一个教育课题。音乐融合课上,孩子们停靠在柳树下吹笛子、站在草丛里拉提琴;体育大课间,孩子们在操场上和巴西教练一起踢球——既身心舒展,又文思泉涌,劳逸结合。


“在这里,兴趣课不只是局限于玩儿,而是通过系统性的学习驱动孩子们对学习的认知提升,低段有了兴趣,以后才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以规则育人 自然与规则相容”


|寄宿学校要不负家长嘱托|



“在这里,环境是自然的,教学是生长的,但管理却是规范与精致的。”张学孟说。


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他们每天如何生活,和同学关系好不好?学习情况怎么样?这些都是每位家长关心的问题。


在张老师的电脑里,每个孩子都有专属的“成长档案”,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个孩子的在校生活、上课表现、作业完成、学科老师的信息反馈、家长最需要老师特别关注的方面……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她其实比家长更关注。



刚到万汇时,张学孟所任教的是一个需要下狠功夫的班级,担任班主任后,情况快速扭转——建立奖惩制度、打造学习社区,聚焦个性问题,也让规则可持续。


她第一步建立规则。通过和学生、科任老师、生活老师以及家长的充分交流、讨论,开学初,她就制定了班级奖惩制度,在此基础上实行积分制,对行为表现进行加、减分,学生可以用获得的积分兑换礼物。班里每个学生都是小干部,用餐管理、抽屉管理、地面管理、路队管理、值日管理……在承担责任中,每个同学都体验到了满满的成就感。学期结束时,根据每个小干部的工作表现进行集体评议,评选出多名“优秀小干部”,得票最多的两位同学自然晋升为“学习班长”和“生活班长”。


表面看,这只是简单的设置,事实上:讨论问题与共同抉择——是规则,也是尊重;每个同学都可以是干部——是责任,也是信任;评分评比——是激励,也是驱动。


她关注学生的千差万别,因人而异帮助成长。要求学生写作文,她会自己先写“下水文”,亲历了写作过程后,针对难点设计的学习支架总能帮助学生轻松到达“最近发展区”;每个学生的每次作业情况她都有详细记录,哪个孩子有了哪些进步,她如数家珍,哪个孩子需要个性化的单独辅导,她立刻跟上。正是因为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关注,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总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状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难怪学生们常常在课堂学习中兴奋得不想下课。


这样的个性化教学是万汇的教学理念之一——这里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实行小班化教学,同时根据学生学科水平采用分层走班,让学生能得到更精准培养。


据了解,9月精品高中还将为每一个学生配备专属成长导师,全面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学业与身心健康,指导生涯规划。


再说到张学孟任教的班级,从“人管人”到“规则制度育人”,这个班一个月就改头换面,成为了全校进步最快的班级。作为奖励和激励,刘娟校长请整个班级的孩子们共赴“校长的晚宴”。在充满仪式感的宴会上,孩子们感恩老师的付出、感恩同学的帮助、感恩自己的努力,在分享中学习社交礼仪。



这套规则如今也在万汇全面推行,所有教师都熟练掌握方法和逻辑,按照班级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设定适合自己的规则制度。学生们不再“只唯班主任是从”,其他科任老师、生活老师们也与学生建立了很好的联系。


“做学生的榜样,终身成长”


|以终为始,做孩子的标杆|



张学孟是个很自律的人,学习是每天的必修功课。她的手机上下载了许多听书软件、英语学习软件,买了许多课程。早上起床洗漱时,伴着有声朗读,她就开启了一天的学习之旅,文学、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她广泛涉猎。结束了一天的教学、备课及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后,在为数不多的空闲时间,她喜欢坐在阅读馆窗边或图书馆看书、做笔记。



“我喜欢坐在窗边阅读,一抬头就是一片开阔的视野和远方绿色的山,那种全身心舒畅的感觉我太喜欢了。”



万汇下沉式中央图书馆藏书约有10万册。每个学部都配备有阅读馆,供学生和老师自由阅读学习。另外每个教室设置读书角,每两个教室之间还有一个安静室,这里是喜欢独自学习、安静思考的同学们最喜欢的地方。


有时候读完一本书,张学孟写的笔记可能比原书还厚。她与同事们都认为:只有做成长型教师,终身学习,才可能带出喜爱学习,终身学习的孩子。


课余的学习、热点的解读都被延展到语文教学上,她很喜欢为学生的学习的困难点搭建支架,阅读理解有支架,作文写作有支架……这些支架不是死板的框架和模板,而是一个个帮助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脚手架”。她的语文课常常让学生们又爱又恨。爱的是课堂很轻松、老师很幽默,听起来很有意思,能让自己百分百投入,作业也少、可以当堂完成;恨的是绝不可能“坐享其成”,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全班分享,一节课下来,学生觉得“动脑子动得筋疲力尽”。这也是张学孟的教学特色,她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经历。


当“做好自己”变成了无形的力量;教师们跳出教育看教育,不断学习,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就有了继承与创新。



教育之“道” 万汇之心



万汇新教育团队都有20多年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以及对各国教育的深入研究,但入驻这大半年,没有对外宣传的喧嚣,只有埋头苦干的幽静,刘娟校长说:“我们需要安静”。


而现在的学校,获得了在读家长的一致口碑——教师们开心,这比什么奖励都令人欣喜。


学生个例与学生群体,老师个人与教研集体,校长与管理团队,近一年时间,万汇的管理层和老师们看到底层逻辑、运用内力驱动,看到榜样力量、运用外力牵引,就这样把学校中的所有琐碎都串联了起来:

剖析、研究、融合、创设,

规范、明晰、标准、重塑,

务本、尊重、启发、鼓励,

刚柔并济、发展中创新。


一时悟来,这教育的成果其实就来自初心,仿佛青城之“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的万物之始,都是一个字——爱。


爱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创造、爱生命,都是一群老师对教育的绵长之情与敬畏之心。





转载自成都优教原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