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因此,有时候一堂课,像一次师生“历险记”。
当一堂历史课将地理、政治、语文、英语等学科知识相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同伴互助学习,自由渗出课堂,这场“历险”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惊喜连连,学生能从课堂收获颇丰,老师也能从中感受到教学的快乐。
汇星班的历史公开课便展示出这样的一种课堂。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将芬兰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落地,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与老师一起打开自我,共同构建情境,共同探讨问题。
不仅如此,这堂课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及团队领导力、组织力等,老师需要在课堂上应对孩子们发散开思维问出的问题。
令人惊喜的是,这样的突破型课堂,徐缘老师让自己和孩子们都乐在其中。
徐缘老师巧妙地将明朝对外关系一课中的内容分为四个版块:海之荣、海之怒、海之殇、海之盼,也将汇星班的30位同学分为三组,每组负责一个版块的内容讨论及结论分享,而自己则负责“海之盼”版块的总结。
海之荣部分第一组小组同学将郑和下西洋的过程、概况、特点及意义进行了讨论并分享了结果,而海之怒部分第二小组和第三小组的同学对戚继光抗倭、海战捍卫主权的相关历史进行了剖析。
姜思屹同学将语文知识融入历史课堂,为郑和、戚继光撰写颁奖词。
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不再是发号施令者,也不是局外人,而是课堂的参与者之一。当老师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并认同现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发展道路,这是在真实情境中建构的有效学习。
在最终的海之盼部分,徐缘老师讲述了中国面临的东海及南海的争端,融入政治热点新闻,将目前国家的强大通过海军力量视频的播放展示了出来。
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价值信念的养成和树立,终究是一个人自主建构的过程。怎么帮助孩子们自我建构,才是万汇为家国培养未来人才的要点。
因此,此次历史课的设计最后将“国家对海权的重视,致力于建设海洋强国,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作为课堂引申内容,将“强国要靠我们青年一代。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课堂的升华主旨。
万汇的课堂不是束缚孩子的禁地,而是孩子们绽放自由的天堂。民主、自由的课堂文化,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间,让课堂成为师生深度交流的场域,成为情感交融与美德养育的快乐花园。